从杨永信事件想到的
文/ 林绮坤
最近一篇超过十万阅读量的文章《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让十年前很火的杨永信又火了一把。某天上课,有个学生问我关于杨永信的事,当时我了解不多,没能给他相关的解说。后来,我查了不少关于杨的资料,终于对杨永信事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也因此有了一些个人的想法。
下面我们先对该事件进行简单的介绍。
事件背景:
杨永信是山东省临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的主任,在这个网瘾戒治中心,有数千名“患者”(青少年居多,其中也不乏成年人)接受过电休克治疗。这些“患者”大部分是被父母以逼迫或诱骗的方式带到这里来的,他们在这里被称为“盟友”。在这里,杨永信有绝对的权威,如果学员在中心表现不好,就会被“盟友”及班委举报,轻的在名字上画圈圈,当圈圈累计达到5个就要接受电击,重的会直接被“点现钱”,所谓“点现钱”就是直接接受电击,这些会被“点现钱”的戒律多达86条,比如“7:30~17:30在小室挂衣服”、“点评课堂内私自调座位”、“忽悠家长想回家”、“吃巧克力”、“空腹吃药”、“盟友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和“上厕所锁门”等,抽象须裁决的如“严重心态问题”、“执行力不足”、“挑战杨叔模式”和“在点评课上带有不接受情绪”等。
这种被电击是非常痛苦的。江一帆,这位曾经进过网戒中心的年轻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这样告诉记者电流穿过大脑时的感觉:“当电流为10毫安的时候,看到的是电视雪花点,当电流是20毫安的时候,看见的是一条黑白线。当电流是30毫安的时候,是一条更粗的黑白线。”
2008年杨永信上了央视《战网魔》纪录片,2009年柴静探访杨永信的网瘾治疗中心后也作了《网瘾之戒》的专题报道。那时,杨永信已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当地,很多父母把杨永信看成拯救孩子的英雄。很多从网戒中心出来的青少年也感谢杨永信给了自己新的生命。当时网戒中心有一段视频资料,展现了杨永信近乎神迹的戒网瘾效果:
网戒中心里有一间13号治疗室,任何少男少女,无论之前多么不听话,怎样顶撞父母,怎样大声反抗。只要进了那个房间,40分钟后出来就会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百依百顺,声音轻的像蚊子哼,有的甚至当场向父母跪下认错。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不愿意回想这段痛苦的日子。
从网戒中心出来的青少年有的在欧洲读了博士,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进了苹果公司,有的进了央企,也有人成了军官,还有人耽误了多年的时光后,仍在大学里念书。当然更多的人销声匿迹,失去了联系。
我们用《中国青年报》最近的报道来看看各盟友及盟友的父母对网戒中心的评价:
在“杨永信贴吧”里,一名2008年的盟友晒出自己穿着佩有上尉军衔的军装的照片,留下一句:“我现在过得很好,杨永信我既不感谢你,也不记恨你。”
硕士毕业的刘思恩在“如何评价杨永信”的帖子里留下一句:“我不怪杨永信,也不怪我的父母,怪的是以前不懂事的自己。”有人跟帖评论他“脑子被电糊了”。
刘思恩说,当时央视拍《网瘾之戒》的时候他就在“四院”现场,他怕说错话,有意避开了所有镜头和采访。他认为《网瘾之戒》真实地反映了里面的生态。
他说,也正是那段经历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刘思恩还总结出了一个规律:“那些至今对‘四院’恨之入骨的人基本没啥大出息,而出来后真正认真读书的人,对那个地方不会抱有太大的负面情绪。”
在他看来,不反对“电击疗法”的《战网魔》和批判“电击疗法”的《网瘾之戒》这两部片子的角度都有道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坏留给后人评。”
曾经进出“四院”13次的谢坤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四院’并没有说的那么残忍和恶毒,想想里面有哪个孩子是善类,有哪个不是自私享乐不顾父母的?”
一些盟友以自己的方式避开那段往事。有人承认,自己那个时候确实年少无知,需要管束;有人警告记者,“不要骚扰我,只想安静地生活”;还有人无奈地说,“过去的伤疤就不要再去揭开,要不然只能破坏亲情。”
甚至还有盟友对记者说,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无药可救,只有送去“四院”这一线生机的话,他也会尝试这么做的。
有位女盟友读大学时选择了法律专业,想以宪法的名义,控告网戒中心侵犯人权,可最后自觉势单力薄而放弃。
她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那些电击治疗仪就是代替父母教育的恶魔,因为父母只想把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哪怕就是电也要电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她还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网戒中心里,大多数人都被诊断为心理疾病或网瘾,但实际上不少人只是青春期的短暂迷茫,之后他们还能回到正轨,可那些因此堕落无法回头的盟友又该怎么办呢?”
一位盟友家长看了《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文章后倍感气愤。他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假设你有孩子不学习了,和正常人不一样了,你可能也会像我一样着急。这个临沂戒网中心,是一个救孩子的好地方,并不是害孩子的。”
他说自己的孩子,曾经在家里只顾着玩电脑游戏,不和家里接触,脾气越来越暴躁。“作为家长,我已经用尽了所有方法,没办法才交给戒网中心来管理”。
……
相关思考:
杨永信的“电休克疗法”其实也不能说没有他的科学理论支撑,但如果没有“患者”的主观意愿,造成类似武旭影(20多岁的大学生)这样的由于女儿跟网友私奔,父母以治网瘾为名,行让女儿服从自己的意志和男友分手之实,强行“抓捕”,以肉体之痛苦(高强度电击)逼迫女儿承认自己“有网瘾”、“做错了”的侵犯人身自由权的恶性事件,就真的已违背最初的帮助患者的初衷了。
据8月22日《沂蒙晚报》报道,杨永信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说:“其实,如果没有患者,网戒中心一天也开不下去。网戒中心之所以能够存在到今天,除了其合理合法合规外,也是因为有众多的家长和孩子需要这个地方,如果有一天家长和孩子不需要这个地方了,网戒中心因此关门了,那将是我感觉最幸福的事。但现在,那么多的家长带着求助和无奈而来,我从来没想过放弃这份事业,责任和同情心是驱动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虽然《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中写到,现在整个社会已经互联网化,不懂网络的人举步维艰,“网瘾”这个词应该成为过去时了。但我想,网瘾应该是有新的定义的,至少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还是一种心理依赖是不同的,而且,这里的网瘾更多的是指网络游戏成瘾。适当的投入有利于手脑协调、排解烦恼,但过度的沉迷则是百害而无一利。戒除网瘾的专家陶宏开把网瘾分成了“10级四档”
1~4级,网瘾倾向:在正常学习或工作时间里,下意识地喜欢偶尔上网打游戏,依恋网络游戏,不自觉地延长网游时间,并对家长的注意和老师的提醒产生反感情绪。
5~6级,轻度网瘾:撒谎去打网络游戏,骗父母说去上学了,周末或节假日也不见人影,开始表现出厌学情绪。
7~8级,中度网瘾:公开逃学,彻夜泡在网游上。
9~10级,重度网瘾:完全放弃学习、工作,对父母打骂、暴力逼钱,甚至失去理性走上犯错道路。
他认为轻度网瘾就会厌学。
其实用不着科学的划分,光用我们的主观体验我们就知道网瘾之害。在这里我更想说的是,孩子到底是怎样染上网瘾的?是孩子天生的?肯定不是。孩子网络成瘾,最大的责任人应该是父母。
在网瘾君的世界里,游戏可以给他什么,证明了现实生活他缺乏什么。孩子问题行为的背后有它的积极动力。他可能在现实世界里找不朋友,获得的都是挫败感,或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这些沟通交往、被接纳被自我及他人认同、获得父母的无条件的爱等都是正常的合理的需要,现实生活如果给不了他,他只好在虚拟世界里寻求满足。在虚拟的世界里,他可以和他的伙伴们一起为了某个目标共同战斗,甚至生死与共;在虚拟的世界里,他可以“扬名立万”、“挥斥方遒”;在虚拟的世界里,他可以无限次take two……所以根治网瘾的办法不应该是简单的“意念”与“肉体痛苦”之间的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应该心病还需心药治。如果在现实世界里这些需要都得到了满足,想必虚拟的网游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
这些需要是怎样失落的,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去弥补?
爱与归属的需要:
自检表:
1、孩子想你陪他/她玩耍,而你却因为正在上网、用手机……而拒绝了他/她。
2、孩子跟你说话,你一边应付着孩子,一边眼睛和心思都没有离开手头上的活。
3、孩子向你连问了很多个为什么,你开始不耐烦了,说:“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4、孩子考试高分,你抱着就亲;孩子考试失败,你劈头盖脑地骂。
……
孩子一次次向你发出沟通信号,而你却一次次切断;你一次次向孩子付出爱,却总附带条件;你对孩子疏于管教,不立规矩,捅娄子了就非打即骂;孩子在家里没有得到作为独立人所需要得到的尊重……这些都会让孩子因为在正常渠道获取不到爱与归属的需要而转向非正常渠道。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检表:
下面这些话,你中了几条?
“你真没用!脑子怎么那么笨?”
“考得好是走运了。”(特别在别人夸你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以为这样回答是谦虚,但孩子听了却不是这样理解吸收的)
“你看人家***,样样比你强。”
……
虽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层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达到,但自我价值感却是每个人都需要有的。孩子失败了,你说他笨,孩子成功了,你觉得还不够好,孩子语文已经很好了,你觉得数学还有待提高……我们家长心里可以有要求,但一定要注意表达。努力没有被认可的孩子,不会再付出努力;价值总被否定的孩子,也很难有自我价值感。加上我们教育选拔标准的单一,埋没了很多本可以在其它方面闪亮的孩子。这样,孩子可能一辈子背负重重的自卑枷锁,遇事退缩,或者寻求其它渠道的自我价值实现。对于孩子来说,虚拟游戏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所以,如果我们想拉回一头栽进了虚拟游戏中的孩子,我们就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他们这些正常需要。多陪伴、常沟通、有原则、立规矩,严慈有度;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比如家务、家庭决策;看到孩子的努力付出,并及时给予鼓励;多带孩子接触自然,激活孩子的好奇心。
如果现实生活足够有趣,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会寻求虚幻的寄托。如果没有“患者”,相信杨永信的非人道网戒中心定必关门大吉。